法院判决行人车主次责比例是怎样的?
我之前过马路时和一辆车发生了碰撞,现在法院判了我和车主是主次责,但我不太清楚这个主次责具体的比例划分是怎样的。想知道在这种行人与车主主次责的情况下,比例一般是怎么确定的,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呢?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行人与车主被判定为主次责任后,关于责任比例的划分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一般来说,主次责任通常是按主要责任承担70% - 90%,次要责任承担10% - 30%的比例划分。不过,在行人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下,会有一些特殊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人负主要责任,机动车负次要责任,机动车一方一般承担40%左右的赔偿责任;如果行人负次要责任,机动车负主要责任,机动车一方通常承担80%左右的赔偿责任。这是因为考虑到行人相对于机动车处于弱势地位,法律在责任划分上会适当倾向于行人。但最终的责任比例还是要由法院根据事故的具体情节,如行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是否存在超速等违规行为,以及双方过错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力大小等因素来综合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