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审查赋强公证执行?


法院对赋强公证执行的审查是确保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合法、公正的重要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法院审查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赋强公证的概念。赋强公证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它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权文书规定的义务时,债权人无需经过诉讼程序,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审查标准方面,法院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等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对于债权文书的内容,法院会审查其是否明确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如果债权文书中没有明确这一点,那么该公证债权文书可能不符合执行条件。同时,债权债务关系也必须清晰明确,包括债权的种类、数额、履行期限等内容都要具体确定。例如,借款合同中要明确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利息计算方式等。 关于执行证书,法院会审查其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出具。执行证书应当载明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申请执行的期限等内容。此外,公证机构在出具执行证书前,通常需要对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务的事实进行核实。如果执行证书的出具不符合这些程序要求,法院可能会对其执行效力产生质疑。 在审查流程上,法院在收到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后,会先进行形式审查。这主要是查看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包括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证书等。如果材料不齐全,法院可能会要求债权人补充。之后,法院会进行实质审查,也就是对上述提到的审查标准进行逐一核对。在审查过程中,法院可能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必要时还会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债务人对公证债权文书提出异议,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判断。若异议成立,法院可能会裁定不予执行;若异议不成立,法院会裁定准予执行。 总之,法院对赋强公证执行的审查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