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裁定是否主要用于解决司法审查?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说人民法院裁定主要用于解决司法审查,但是我不太确定这个说法对不对。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操作中,人民法院裁定是不是真的主要是用来解决司法审查相关问题的,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给我讲讲。
展开


人民法院裁定并不主要用于解决司法审查,它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或执行判决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 在诉讼程序方面,裁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情况,法院就会以裁定的形式来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件能够公正地进行审理。又比如在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情形中,当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后,法院经过审查会用裁定来决定是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者进行先予执行,以此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不受损害。此外,当出现管辖权异议时,法院也会通过裁定来确定该案件是否由本法院管辖。 而对于部分实体问题,裁定也有其适用之处。例如在终结诉讼和终结执行方面,如果出现一些法定的情形,如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等情况,法院会用裁定终结诉讼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等情形,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一)不予受理;(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三)驳回起诉;(四)保全和先予执行;(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由此可见,裁定的适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并非主要用于解决司法审查。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