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扣划债务人的存款是否构成侵权?


在探讨债权人扣划债务人的存款是否构成侵权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明确几个基本的法律概念。债权人是指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一定义务的人,也就是把钱借出去的一方;债务人则是有义务向债权人履行义务的人,即借钱的一方。存款属于债务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享有的债权,是债务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了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这意味着,债务人的存款作为其财产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债权人没有权利直接扣划债务人的存款。因为债权债务关系虽然赋予了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实现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例如,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解决,或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获得生效的法律文书后,依据法律程序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债权人未经债务人同意,擅自扣划其存款,这就可能构成对债务人财产权的侵犯。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有合法有效的协议,约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扣划债务人的存款,并且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债权人按照协议扣划存款的行为可能是合法的。另外,如果债权人通过法定的程序,如申请了财产保全措施,经过法院的审查和批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采取扣划等执行措施,但这也是通过公权力来进行的,而不是债权人自行扣划。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债权人自行扣划债务人的存款,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返还被扣划的款项,并可以要求赔偿因此遭受的损失。如果情节严重,债权人的行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债权人一般不能自行扣划债务人的存款,否则很可能构成侵权。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债权人应当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来追讨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