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罪行单位和自然人都会犯?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存在不少单位和自然人都可能触犯的罪行。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情形。 首先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这类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自然人如果为了谋取私利,在生产、销售商品过程中进行上述行为,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此罪。而单位也可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组织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等。 其次是走私罪。走私罪是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自然人可能出于个人目的进行走私,单位也可能为了单位利益组织走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不同类型的走私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比如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等。 还有金融诈骗罪。金融诈骗罪包含多个具体罪名,如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等。自然人可能为了骗取他人财物,利用金融工具实施诈骗行为。单位也可能以单位名义实施金融诈骗,比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 另外,危害税收征管罪也是单位和自然人都可能触犯的。例如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单位作为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如果实施了上述行为,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