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抗震救灾期间应当从重处罚的犯罪有哪些?

我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地震,现在处于抗震救灾阶段。我发现有一些人趁机做出违法的事情,比如哄抬物价、盗窃救灾物资等。我想知道在这种特殊时期,哪些犯罪行为会被从重处罚,这样能让我对身边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 view-more
  • #救灾犯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抗震救灾期间,为了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法律会给予从重处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犯罪行为: 首先是贪污、挪用救灾款物犯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在抗震救灾期间,这些款物是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对贪污罪进行了规定,第三百八十四条对挪用公款罪进行了规定。对于贪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其次是盗窃、抢夺救灾款物犯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抗震救灾期间,救灾款物是受灾群众的救命钱和生活保障,盗窃、抢夺这些款物会严重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以及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都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在抗震救灾期间实施这些行为的,会被依法从重处罚。 再者是故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故意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此罪。在抗震救灾期间,社会秩序本就脆弱,虚假恐怖信息的传播会引起社会恐慌,干扰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抗震救灾期间实施该犯罪行为的,也会被从重处罚。 最后是哄抬物价、非法经营犯罪。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在抗震救灾期间,市场物资供应本就紧张,哄抬物价会导致受灾群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犯非法经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抗震救灾期间哄抬物价、非法经营的,将依法从重处罚。 总之,在抗震救灾期间,对于上述这些犯罪行为,法律会根据其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给予严厉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