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费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费立案标准涵盖多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主体资格,一般来说,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通常应当是刑事案件中的受害者,或是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人。简单讲,就是直接被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要是被害人没法亲自处理,像去世了或者失去行为能力了,那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就能来提起诉讼。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其次是起诉期限,原告人应在刑事案件立案之后直至第一审宣判之前这个时间段内行使诉讼权。也就是说,从刑事案件正式立案开始,到一审判决宣布之前,都可以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然后原告主张的合法利益要清晰明确,要有有力的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逻辑推论,以此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实遭受到侵害。通俗讲,就是得清楚自己要让对方赔什么,为什么要赔,拿出相关的事实和道理。 再者,原告人所提出的民事损害赔偿请求,必须与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联性。比如,因为对方的犯罪行为导致你受伤住院花了钱,那这个住院费的赔偿请求就和犯罪行为有直接关联。 最后,原告人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任何法律明文禁止的情况。同时,还需提供充足的证据材料来支撑其诉讼请求,这些证据材料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法律规定,提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无需支付诉讼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九条明确,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这主要是考虑到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从属地位,且被害人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收取诉讼费不利于其权利救济等因素。 相关概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了物质损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提起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民事诉讼。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 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