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期限有什么规定?
我遇到了一个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事情,已经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但是不知道他们要多久才能决定是否立案。我心里一直很忐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想了解下刑事立案期限的具体规定是怎样的,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展开


刑事立案期限是指司法机关在受理案件后,决定是否立案的时间限制。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效率,避免案件久拖不决。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对于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 如果案件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初查的,初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的,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作出立案决定前,应当对案件进行审查。对要案线索初查后的处理情况,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十日以内按照备案的范围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处理不当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后十日以内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