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湿地的刑事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想了解下破坏湿地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刑事立案。最近我听说有人在湿地搞建设,破坏了不少湿地,我就想知道到什么程度这种行为会构成刑事犯罪,有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或者判定依据呢?
展开


破坏湿地的刑事立案标准涉及多方面情况。首先要明白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之一规定,违反自然保护地管理法规,在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垦、开发活动或者修建建筑物,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虽然法条未对破坏湿地的行为直接明确立案标准,但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可作参考。 在司法实践中,破坏湿地面积达到一定数量、造成湿地生态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大破坏等情形可能会被刑事立案。比如造成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资源严重毁坏;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如导致重要水鸟栖息地丧失、影响湿地的调蓄洪水等功能;非法占用并毁坏湿地数量较大等情况。不同地区可能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湿地的类型、重要性等因素,对立案标准有更具体的规定。所以,具体的破坏湿地刑事立案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