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对罚金数额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罚金是一种附加刑,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刑法分则对于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无限额罚金制。这种情况下,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却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这里的犯罪情节涵盖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在判处罚金时,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同时也要依据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来确定数额。不过,对于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要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判处罚金,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其次是限额罚金制。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这种规定方式清晰地限定了罚金的范围,让法官在量刑时有明确的参考依据。 再者是比例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来确定罚金的数额。比如,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这种规定方式将罚金数额与犯罪金额挂钩,体现了罚金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和适应性。 最后是倍数罚金制。也就是以犯罪金额的倍数来确定罚金的数额。例如,《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这种方式同样将罚金与犯罪行为所涉及的金额相关联,使得罚金数额能够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进行合理调整。 总之,刑法分则对于罚金数额的规定方式多样,目的是让罚金刑能够更加准确地适应不同的犯罪情况,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既惩罚犯罪人,又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