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是怎样的?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年龄区间内的人,并非对所有犯罪行为都承担刑事责任,而是只对特定的严重犯罪承担责任。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下面对这些犯罪行为进行逐一解释。故意杀人,就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因为生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这里强调的是伤害行为达到了重伤的程度或者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后果。比如,使用暴力手段致使他人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像失去重要器官功能等情况,就属于重伤范畴。 强奸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这种犯罪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性自主权。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它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毒品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极大,因此我国对毒品犯罪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态度。 放火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损失。 爆炸是指故意引发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它和放火一样,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投放危险物质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些物质一旦被投放,可能会对不特定的多数人造成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在量刑时会考虑其年龄因素。《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总之,了解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对于准确适用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