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期间是怎样规定的?

我涉及一个刑事诉讼案件,现在对回避的时间不太清楚。不知道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可以申请回避,是只有在特定阶段能申请,还是整个过程都能申请呢?希望了解相关规定。
展开 view-more
  • #刑事回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刑事诉讼里,回避指的是与案件存在特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件的诉讼活动。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司法公正,防止相关人员因个人利益等因素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期间,也就是在刑事诉讼的哪些阶段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回避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涵盖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等。 在立案阶段,若发现承办案件的人员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关机关就应当决定其回避。例如,公安机关在对某起刑事案件进行立案时,发现负责该案件初步审查的民警与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是近亲属关系,那么该民警就应当回避。 侦查阶段,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开始时,就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侦查人员存在法定回避情形,随时可以提出回避申请。比如,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发现侦查人员曾经与被害人是同事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侦查,这时犯罪嫌疑人就可以申请该侦查人员回避。 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检察人员同样需要遵循回避规定。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检察人员存在回避情形,也能申请其回避。比如,在审查起诉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被害人发现负责审查起诉的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是同学关系,担心影响案件公正处理,便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审判阶段,审判人员在开庭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回避申请,如果在庭审过程中才发现审判人员等存在回避情形,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例如,在某起刑事案件的庭审中,被告人在法庭调查阶段发现审判长与被害人有经济往来,可能影响公正审判,那么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申请审判长回避。 总之,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期间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这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活动能够公正、公平地进行。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