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是怎样的?


递延所得税是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在确认收入、费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纳税额不一致而产生的会计概念。下面为你详细介绍递延所得税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会计科目。主要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好比企业提前为未来的纳税义务存了一笔钱,它是因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企业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就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则相反,它代表企业未来需要多交税的一种义务,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就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账务处理方面,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例如,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2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假设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0×25% = 5万元。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万元。 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同样根据上述准则,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比如,企业一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若所得税税率为25%,则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50×25% = 12.5万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2.5万元,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元。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当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增加时,按照增加的金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当余额减少时,做相反的分录。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同理,余额增加时,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减少时,做相反分录。总之,准确处理递延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和账务,对于企业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