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包括什么?


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解释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 从定义上来说,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简单来讲,就是没有经过正规金融管理部门允许,通过承诺给大家好处,向很多不特定的人收钱的行为。 非法集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非法性。即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吸收资金,这意味着其吸收资金的行为没有获得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合法许可。比如一些民间机构,没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业务许可证,却擅自开展所谓的投资理财项目来吸收公众资金,这就属于非法行为。依据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相关规定,明确了吸收资金需依法获得许可。 二是公开性。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非法集资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大肆宣传其虚假的投资项目,吸引大量人员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有相关规定,认定了通过多种公开途径宣传是非法集资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是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非法集资者往往会给出高得离谱的回报率来吸引投资者,比如承诺年化收益率达到20%甚至更高,远远超出正常投资的收益水平。这也是很多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关键因素。相关法律解释也明确了这种承诺回报的行为是非法集资的特征之一。 四是社会性。指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符合他们设定的一些简单条件,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所谓的投资项目中来,没有特定的人群限制。这与正常的金融投资可能针对特定对象有很大区别。 了解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