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法律规定包含哪些项目?企业若被强拆该如何处理?


拆迁补偿法律规定的项目如下: 首先是房屋主体架构以及房屋内的装潢、装修及其他附属物的补偿。这是房屋拆迁补偿的大头,补偿金额要综合被拆迁房屋的位置、用途、面积等因素,通过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来确定。具体办法由各地政府制定,所以不同地方操作有差异。例如在一些城市,会根据当地的房价水平和建筑成本来确定合理补偿。 临时安置补助费方面,拆迁人得提供符合标准的房屋用于安置。在过渡期间,如果被拆迁人自己找地方住,拆迁人就得支付这笔费用;要是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房,就不用支付。要是因为拆迁人的原因延长了过渡时间,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从逾期那个月开始会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周转房使用人从逾期之月起也会得到相应费用。 搬迁补助费,拆迁住宅房屋时,按原住房建筑面积和规定标准计算。但如果拆迁人负责搬迁,就不用支付。拆迁非住宅房屋,还包括设备搬迁、安装费用以及无法恢复使用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比如企业里一些大型生产设备的搬迁和安装费用就属于此类。 搬迁奖励,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规定,被拆迁方在规定时间内积极配合拆迁方签协议、搬家交房,就能获得奖励。 停产停业补偿,因拆迁非住宅房屋导致停产、停业的,拆迁人要给予适当补偿。 如果企业不幸被强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向公安机关报案。强拆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有责任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报案可以留下相关记录,便于后续调查。 第二,申请行政复议。企业可以对强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强拆决定不合理或不合法,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或相关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第三,申请国家赔偿。如果强拆行为被认定违法,企业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要求赔偿因强拆遭受的各种损失,包括房屋损失、设备损失、经营损失等。 第四,提起行政诉讼。企业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法院来判定强拆行为是否合法,并要求相应赔偿。 相关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程序和标准做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为企业通过行政诉讼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 相关概念: 房屋承租人:是与被拆迁人签有房屋租赁合同的房屋使用人。 拆迁人:是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被拆迁人:是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即对被拆迁房屋拥有所有权的自然人或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