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保证与保付有什么区别?


支票保证和保付是支票业务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看,支票保证是指支票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担保特定支票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以负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所为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有第三方站出来,保证支票的付款人会按照支票上的金额付款。而支票保付是指支票的付款人向持票人承诺负绝对付款责任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是付款人在支票上签章表示愿意承担付款义务。 在效力方面,支票保证的效力在于,当被保证的支票债务人不履行票据债务时,保证人要承担付款责任。保证人在履行保证责任后,有权向被保证人或其前手行使追索权。这就好比你请了一个人来担保一件事,如果被担保的人没做到,担保人就要负责,并且担保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担保人要钱。相关法律依据为《票据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保证人对合法取得汇票的持票人所享有的汇票权利,承担保证责任。但是,被保证人的债务因汇票记载事项欠缺而无效的除外。 支票保付的效力则更为强大,付款人一旦对支票进行保付,就成为支票的主债务人,承担绝对的付款责任。此时,出票人、背书人等其他票据债务人的责任均被免除。也就是说,只要支票经过保付,持票人就基本不用担心拿不到钱,而且其他和这张支票有关的人都不用再负责了。依据《票据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出票人必须按照签发的支票金额承担保证向该持票人付款的责任。当付款人进行保付后,就承担了原本出票人的责任。 在责任主体上,支票保证的责任主体是保证人,通常是除支票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而支票保付的责任主体是付款人,一般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从适用范围来看,支票保证适用于各种支票,只要有第三人愿意提供保证即可;而支票保付通常只有银行等具有保付资格的机构才能进行。 总之,支票保证和保付在法律性质、效力、责任主体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的商业交易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