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鉴证与公证有什么区别?


合同鉴证和公证都是对合同进行证明的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概念上有所不同。合同鉴证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工商部门对合同进行检查,看看合同是不是真实存在,符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合同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机构是专门的证明机构,它通过法定程序来确认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从办理机构来看,合同鉴证是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完成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力和职责对合同进行鉴证工作。而合同公证是由公证机构负责的,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 在法律效力方面,合同鉴证只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的一种行政监督手段,它并不具有直接的强制执行效力。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另一方不能直接依据鉴证结果要求法院强制执行。而经过公证的合同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并且,对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办理的性质也不一样。合同鉴证是一种行政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进行行政管理的一种方式。而合同公证是一种司法证明行为,公证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进行证明活动。 费用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合同鉴证的收费标准通常是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相关规定来确定。而合同公证的收费是按照公证机构的收费标准来收取的,不同的公证事项收费可能不同。 总的来说,合同鉴证和公证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