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和事实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总是弄不清楚证据和事实。有时候感觉有证据了就是事实,但又好像不是这样。我想知道证据和事实到底在法律层面有什么区别,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证据和事实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概念。 证据指的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材料。它就像是法官和陪审团了解案件的“眼睛”和“耳朵”。证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这些证据就像是拼图的碎片,每一块都可能对还原整个案件情况起到重要作用。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也就是说,证据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查和判断,确定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后,才能用来证明事实。 而事实则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或真实的情况。在法律案件中,事实是法官和陪审团需要查明和认定的对象。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客观事实是指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发生的事情,但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我们很难完全还原客观事实。所以,法律上所说的事实通常是法律事实,它是通过证据证明,并经过法定程序认定的事实。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实际情况是客观事实,但法官最终认定的事实是基于双方提供的证据所能够证明的情况,这就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官作出裁判的基础,它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综上所述,证据是用来证明事实的工具,而事实是证据想要证明的目标。证据需要经过审查和判断,才能成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而事实则是基于证据和法律程序所确定的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