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有什么区别?

我一直不太理解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在一些新闻案例里,感觉法院判案依据的和实际发生的不太一样。我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它们的界限在哪,对案件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展开 view-more
  • #法律事实
  • #客观事实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是法律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客观事实指的是实际发生过的真实情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事实。简单来说,就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情。比如张三在某一天的下午三点,在公园里亲眼看到李四把王五的花瓶打碎了,这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它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改变的。 而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它是通过证据证明,并被法律所认可的事实。法律事实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证据规则来认定。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在法庭上,张三没有足够的证据(如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来证明李四打碎了花瓶,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可能无法认定李四打碎花瓶这一事实为法律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事实”就是指法律事实。因为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无法穿越回过去去亲眼目睹客观事实的发生,只能通过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遵循法定的程序来认定事实。由于证据的收集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等情况,所以法律事实可能和客观事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案件的判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法官只能依据法律事实来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客观事实,那么即使客观事实对其有利,在法律上也可能得不到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证据意识,在可能涉及法律纠纷的事情上,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证明客观事实,使其尽可能地转化为法律事实。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