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有什么区别?
我和别人有点纠纷,想着去法院解决,听说有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我不太清楚这俩到底有啥不一样,不知道选哪个更合适。就想了解下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具体区别是啥,各自有啥特点呢。
展开


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区别。 首先是时间节点不同。诉前调解发生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尚未正式立案之前。这时候案件还处于进入法院程序的前期阶段,是一种快速解决纠纷的尝试。而立案调解是在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案件,完成立案手续之后进行的调解。此时案件已经进入了正式的司法流程。 从主持主体来看,诉前调解可以由法院工作人员主持,也可能会委托给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调解组织等非法院的第三方机构或人员来进行调解。立案调解则主要是由案件的承办法官或者法官助理来主持,毕竟案件已经在法院的正式审理流程中,由法院内部人员主导更符合程序要求。 法律效力上也有差异。经过司法确认的诉前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司法确认是指经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共同到法院申请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法院审查后作出确认裁定,一旦对方不履行协议内容,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和法院的判决书一样,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程序的灵活性上,诉前调解程序相对更加灵活,没有那么严格的程序要求,方式也更为多样。比如可以通过线上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快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比较灵活。立案调解则要遵循一定的司法程序,有较为规范的流程和要求,一般需要在法院内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调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同时,人民调解法等相关法律也对诉前委托调解等进行了规定,保障了不同阶段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