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调解和诉前调解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和别人有个纠纷,想去法院解决。听人说有立案调解和诉前调解,不太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我就想知道它们在适用时间、程序、效力这些方面都有啥区别,哪个对我更有利呢?
展开


立案调解和诉前调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首先是调解的时间节点不同。立案调解是在法院对案件进行立案之后开展的调解工作。当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法院经审查决定受理案件并予以立案,此时就进入了立案调解阶段。而诉前调解则发生在当事人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在这个阶段,纠纷还没有进入到法院的正式诉讼程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对适宜调解的纠纷,登记立案前,人民法院可以经当事人同意委派给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其次是主持调解的主体有所不同。立案调解通常由法院的法官或法官助理来主持,他们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司法经验。而诉前调解的主持主体更为多元化,既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也可以是一些行业协会等特邀调解组织,还可以是特邀调解员。 再者是法律效力存在差异。经过立案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诉前调解达成的协议,一般情况下是具有合同性质的。如果要赋予其强制执行力,需要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法院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后是程序的规范程度有区别。立案调解是在法院的诉讼程序框架内进行的,程序相对规范和严格,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步骤。而诉前调解的程序则相对灵活,更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快速解决纠纷。总之,了解立案调解和诉前调解的区别,有助于当事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