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变更和承诺迟到有什么区别?
我在和别人签合同的过程中,涉及到承诺相关的问题。有时候我想对承诺的内容进行修改,有时候又可能因为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承诺晚到了。我不太清楚这两者在法律上到底有什么区别,想了解一下具体的界定和后果。
展开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承诺变更和承诺迟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界定和处理方式。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二者的区别。 承诺变更,简单来说,就是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变。比如,在一个货物买卖合同中,要约方提出以100元的价格购买10件商品,而受要约方回复同意购买,但要求将价格降低到90元,这就属于承诺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八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承诺变更,原来的要约就失效了,新的要约产生,双方需要重新进行协商。 承诺迟到,则是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比如,受要约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快递发出承诺,但由于快递延误导致承诺晚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承诺迟到会被视为新要约,但如果要约人及时表示认可该迟到的承诺,那么该承诺仍然有效。 承诺变更和承诺迟到的关键区别在于,承诺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改变,导致新要约的产生;而承诺迟到主要是时间上的问题,其处理结果取决于要约人的态度。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