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主观目的来看。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诈骗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合同,就是想通过合同骗取对方的钱财。例如,骗子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和你签订合同,拿到你的钱后就消失不见,这就是典型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合同诈骗。而民事欺诈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促成交易,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并非完全不想履行合同。比如商家在宣传商品时夸大了一些性能,但还是打算提供商品或服务,只是在宣传上有不实之处。 从行为方式上看。合同诈骗往往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这些手段通常比较严重,甚至是完全编造虚假信息。像伪造合同主体身份、虚构履约能力等。比如伪造营业执照和你签订合同。而民事欺诈的手段相对较轻,一般是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或隐瞒。比如商家把普通的产品说成是具有特殊功效的产品。 从法律后果来讲。合同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民事欺诈行为主要承担民事责任,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还可以要求欺诈方赔偿损失。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实践中,判断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行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方面就下结论。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