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创制性立法与授权性立法有哪些异同?

我想了解一下创制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在实际中感觉这两种立法好像有点类似,但又不太一样。我就想搞清楚它们具体有啥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和相同在实际的法律运用里是怎么体现的呢?
展开 view-more
  • #创制立法
  • #授权立法
  • #立法异同
  • #立法类型
  • #立法依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创制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是立法活动中不同的类型,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它们的异同。 首先来看看它们的相同点。创制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都属于立法活动的范畴,目的都是为了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以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它们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都需要遵循上位法的规定,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要保证整个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并且,两者在制定过程中都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以确保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接着说说它们的不同点。从概念上来说,创制性立法是指立法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独立地制定原本不存在的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立法具有开创性,能够填补法律空白。而授权性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将自己的立法权授予其他机关,被授权机关根据授权进行立法的活动。它是基于立法机关的授权而产生的。 从立法依据来看,创制性立法的依据主要是社会的实际需求、立法目的以及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立法主体根据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主动地开展立法工作。例如,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规范网络交易行为,立法机关可以进行创制性立法,制定专门的网络交易法律法规。而授权性立法的依据是立法机关的授权决定,被授权机关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按照授权的要求进行立法。比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一定事项上制定行政法规。 在立法权限方面,创制性立法主体通常具有较为广泛的立法权限,只要不违反上位法的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制度设计。而授权性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在授权的事项、范围、期限等条件内进行立法,不能超越授权范围。 从立法的稳定性来看,创制性立法一旦制定,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因为它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针对社会的长期需求而制定的。而授权性立法可能会随着授权的变化、社会情况的改变等因素,具有相对较强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当授权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授权期限届满时,授权性立法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废止。 相关法律规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无论是创制性立法还是授权性立法,都需要在《立法法》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它确保了立法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保障了不同类型立法活动的有序开展。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