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区别是什么?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两种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首先,从定义来看,股份制是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而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某些做法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既不同于股份制企业,也不同于合作制企业和合伙企业,它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吸收了一些股份制的做法,使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 在股权设置方面,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较为多元化,股东可以是自然人、法人,股权可以自由转让,并且同股同权。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主要依据其持有的股份数量来确定。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一般设置为职工个人股和集体共有股。职工个人股是职工以自己合法财产向本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份;集体共有股是本企业历年公共积累形成的股份。通常,股份合作制企业强调职工股东身份的双重性,即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 从决策机制来讲,股份制企业一般按照一股一票的原则进行决策,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重大决策由股东大会按股权比例投票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实行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方式。虽然也有股东大会等机构,但更强调劳动者的民主管理,职工股东的参与度更高。 利益分配上,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依据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进行,股东追求的是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分配上兼顾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一方面,职工按照劳动贡献获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按照股份比例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股份制企业的设立、组织架构、股权转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而股份合作制企业目前没有专门的全国性法律,但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其运作。例如,部分地区规定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设立条件、股权设置、民主管理等内容。 总之,股份制更适合资本密集型、规模较大、股权流动性较强的企业;而股份合作制则更适用于劳动密集型、职工参与度较高、注重劳动者权益的中小企业。在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时,创业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