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被告强调抑郁症是原告造成的该怎么办?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被告强调其抑郁症是原告造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应对。 首先,关于法律层面的证据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说,被告声称其抑郁症是原告造成的,那么被告就需要拿出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这些证据可以是医院的诊断证明、心理咨询记录、证人证言等。如果被告拿不出足够的证据,那么法院一般不会轻易采信他的说法。 其次,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即便被告有证据证明自己患有抑郁症,也不意味着就能认定是原告导致的。因为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比如遗传因素、个人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等。所以,要确定原告的行为与被告的抑郁症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判断。 然后,从离婚诉讼本身来看。离婚案件主要审查的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被告强调抑郁症是原告造成的,这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法院对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或者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如果原告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符合法定离婚条件,那么即便被告提出抑郁症的问题,法院也可能会判决离婚。 最后,关于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如果被告能够证明其抑郁症是原告的过错行为导致的,并且给自己造成了损害,那么被告可能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要求原告进行损害赔偿。该条规定了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几种情形,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但同样,被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原告存在过错行为以及该行为与自己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在离婚诉讼中遇到被告强调抑郁症是原告造成的情况,原告不必过于惊慌。要冷静分析被告的主张,根据法律规定要求被告提供证据,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