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有什么完善措施?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过错致使婚姻关系破裂,并对无过错方的财产或精神造成损失,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这为离婚损害赔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基础。 然而,离婚损害赔偿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适用范围较窄。《民法典》规定的几种情形相对有限,对于一些虽然没有明确列举但同样对无过错方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如长期的冷暴力、通奸等,无过错方难以获得赔偿。这使得很多在婚姻中遭受伤害的当事人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应有的补偿。其次,举证困难。无过错方要证明对方存在法定的过错情形往往难度很大。例如,要证明对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而获取这些证据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并且实际操作中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也存在诸多障碍。再者,赔偿数额的确定缺乏明确标准。目前法律没有对离婚损害赔偿的数额作出具体规定,法官在判决时往往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可能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案件之间赔偿数额差异较大,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为了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适用范围。将一些常见的、对无过错方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纳入赔偿范围,如长期冷暴力等,使更多在婚姻中受到侵害的当事人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降低举证难度。可以适当减轻无过错方的举证责任,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即如果无过错方提供了初步证据证明对方可能存在过错行为,对方若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调查取证,帮助无过错方获取关键证据。三是制定合理的赔偿数额标准。可以综合考虑过错方的过错程度、经济状况、无过错方所受的损害程度等因素,制定出相对统一的赔偿数额计算方法,使赔偿数额更加公平合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总之,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保护婚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能够让这一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婚姻关系中的当事人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