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离婚必须要有民事调解书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事调解书。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它和判决书一样,都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精神病患者离婚是否必须有民事调解书,这要从不同的离婚方式来分析。我国法律规定的离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在协议离婚的情况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这里并没有要求必须有民事调解书。协议离婚是夫妻双方就离婚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直接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即可,不需要经过法院调解,也就不存在民事调解书的问题。 而对于诉讼离婚,如果涉及精神病患者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情况,事情就相对复杂一些。由于精神病患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离婚这种重大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在诉讼离婚过程中,法院会遵循调解优先的原则。如果双方能够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民事调解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在诉讼离婚中,如果调解成功,就会有民事调解书。但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依法进行判决,此时就不会有民事调解书,而是会有判决书。所以,精神病患者诉讼离婚不是必须有民事调解书。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离婚不是必须有民事调解书,这取决于具体的离婚方式以及离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