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否实行三审终审制?
我在了解法律程序时,看到有种说法是我国实行三审终审制,可我之前听说的是两审终审。我就很疑惑,想弄清楚我国到底是不是实行三审终审制,这对我理解法律审判流程很重要。
展开


我国并不实行三审终审制,而是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也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因为它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审判机关,没有更高一级的法院进行二审。此外,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还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正,但这不属于三审终审制的范畴。审判监督程序是一种纠错机制,并不是正常的审判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