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采用几审制?
我最近涉及到一个民事诉讼,不太清楚咱们国家民事诉讼到底是几审制。是一审就结束,还是可以二审,甚至更多审呢?想了解清楚这个,好知道后续可能的流程。
展开


在我国,民事诉讼主要采用两审终审制度。这意味着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诉讼程序即宣告终结。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一下: 一审是案件的初次审理。当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其中一方到法院去起诉,法院受理后就会开始一审程序。在一审中,法院会对案件的事实进行调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辩论,审查相关的证据,然后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者裁定。比如甲和乙因为合同纠纷闹到法院,法院在一审时会查明合同签订的情况、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等事实,再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来判断谁对谁错,该怎么处理纠纷。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从而引发二审程序。二审法院会对一审法院的裁判进行全面审查,不仅会审查事实认定是否正确,还会审查法律适用是否恰当。二审法院可能会作出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等不同的处理结果。例如,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就会维持原判;要是认为一审判决有错误,就可能会进行改判。 不过,两审终审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另外,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也就是这些案件一审判决或裁定作出后就立即生效,当事人不能再上诉。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该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