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事实捏造是否构成诈骗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跟我说了一些明显是虚构捏造的事情,还从我这儿拿走了一笔钱。我不太确定他这种虚构事实捏造的行为,在法律上能不能算诈骗罪。我就想了解下,满足什么条件这种行为会构成诈骗罪呢?
展开


要判断虚构事实捏造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概念上看,虚构事实捏造是诈骗罪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这里的虚构事实,就是编造不存在的事情,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同样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 构成诈骗罪有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行为人主观上要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财物还给被害人,而是想据为己有。其次,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导致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自己的财物。 关于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过,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不能仅仅依据虚构事实捏造这一点,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被害人的处分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只是偶尔的夸大其词,但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没有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可能就不构成诈骗罪。例如,在商业营销中一些常见的夸大宣传,如果消费者并没有因为这些宣传而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就很难认定为诈骗。 所以,虚构事实捏造不一定必然构成诈骗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全面分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