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需要公证吗?
我和一家企业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里面涉及的金额还挺大的。我有点担心合同的效力和安全性,不知道这种融资租赁合同有没有必要去做公证呢?做公证能起到什么作用,不做又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融资租赁合同并非必须要进行公证。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技术性能、检验方法,租赁期限,租金构成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币种,租赁期限届满租赁物的归属等条款。只要融资租赁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比如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该合同就是有效的,不公证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不过,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公证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公证可以增强合同的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合同具有更高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所以,如果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了公证,在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解决中,能为当事人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外,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会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有助于发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