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是否还需要公证?
我签了一份租赁合同,里面涉及到不少条款和细节,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这种合同需不需要去公证一下来增强它的效力。也不太清楚公证有什么作用,不公证的话合同是否也同样有效。想了解一下在法律层面,租赁合同还需不需要公证?
展开


在法律上,租赁合同不一定要经过公证。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公证是什么。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权威的公证机构来证明这份合同是真实有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租赁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比如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合同就是有效的,并不以公证为生效条件。 公证的作用在于增强合同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租赁合同,如果日后发生纠纷,在诉讼中可以作为一项具有较高证明力的证据,法院一般会直接采信,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公证证明。而没有经过公证的租赁合同,其证明力则需要通过其他证据来辅助证明。 是否对租赁合同进行公证,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实际需求。如果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情况比较复杂,或者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存在担忧,那么进行公证可以增加合同的可信度和安全性。但如果合同比较简单,双方对彼此都比较信任,不进行公证也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和履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