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我打算买套二手房,卖家建议去做个公证。我不太清楚这二手房公证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法律效力呢?要是做了公证,之后出问题能不能靠这个保障我的权益啊?有点担心,想了解清楚。
展开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二手房公证。二手房公证就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二手房交易中涉及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一般来说,二手房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比如说在二手房交易中,如果买卖双方就合同进行了公证,那么这份经过公证的合同就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当出现纠纷时,法院通常会将公证书作为认定事实的重要依据。如果一方想要否定公证书所证明的内容,就需要提供足够的相反证据。 不过要注意的是,公证并不等同于过户。公证主要是证明交易行为和相关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但它并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即便二手房交易做了公证,如果没有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房屋的所有权依然没有转移到买方名下。 所以,二手房公证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但不能替代产权过户登记。在二手房交易中,既要重视公证的作用,更要及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