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诽谤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这意味着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在我国,一般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诽谤罪的主体。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实施了符合诽谤罪构成的行为,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比如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学生或者退休人员,都有可能构成该罪。 其次是主观要件。诽谤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这就要求行为人是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虚假事实,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只是因为疏忽或者误信了虚假信息而传播,并没有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通常不构成诽谤罪。例如,张三明知李四没有盗窃行为,却故意编造并散布李四盗窃的虚假信息,想让李四名誉受损,张三的这种主观心态就符合诽谤罪的主观要件。 接着是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名誉权,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不受他人的恶意诋毁和损害。比如,明星的名誉权受到侵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演艺事业和商业合作机会;普通人的名誉权被侵犯,也会对其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是客观要件。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包含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散布这些虚假事实。并且这种行为要达到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例如,王五捏造赵六贪污公款的虚假事实,并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导致赵六被单位调查,名誉受损,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王五的行为就可能构成诽谤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