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骗取出口退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单位通常指的是企业、公司等组织,只要这些单位实施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个人则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比如,某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或者员工,为了公司利益或者个人私利实施骗税行为,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这一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应的规定处罚。 其次是主观要件。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目的。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并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计算错误等原因导致多申报出口退税,而没有故意骗取的目的,则不构成此罪。 再者是客体要件。骗取出口退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出口退税管理制度和国家财产所有权。出口退税制度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实行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构出口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最后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有关出口退税单据、凭证;虚开、伪造、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其他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的行为。其他欺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虚报出口货物的数量、价格等。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5万元以上的,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 总之,了解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构成要件,有助于企业和个人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红线,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