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重大误解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我在签合同的时候,对一些条款的理解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偏差,现在很担心这个合同的效力问题。我想知道重大误解行为的要件到底有哪些,这样我就能判断自己签的合同是不是因为重大误解签的,心里也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重大误解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重大误解行为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重大误解行为的要件。 首先是表意人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这意味着在签订合同等民事行为时,当事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出现了错误的认识。比如将借用合同误以为是赠与合同,把甲公司当成乙公司与之签订合同,或者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等产生错误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里的误解必须达到“重大”程度,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这种误解,当事人就不会实施该民事法律行为。 其次,这种误解是由于表意人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也就是说,误解的产生是因为表意人自身的疏忽、不谨慎等原因,而非受到他人的欺诈、胁迫等外力因素影响。例如,在签订合同前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或者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做出了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过失不能是重大过失,如果是表意人存在重大过失,可能就不能主张重大误解。 再者,表意人的误解必须是在订立合同时就已经存在。如果是在合同订立后才发现某些情况与自己的预期不符,这通常不属于重大误解。重大误解强调的是在做出意思表示时就存在错误认识,并且这种错误认识对合同的订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最后,误解行为给表意人造成了较大损失。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如果虽然存在误解,但并没有给表意人带来实质性的损失,那么也很难构成重大误解行为。只有当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才符合重大误解行为的构成要件。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上述要件,才能认定为重大误解行为,行为人也才能依据法律规定请求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