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该如何操作?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制订和实施两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操作方法。 ###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订 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这就好比我们出行前要了解天气和路况一样,企业也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内部条件则涵盖企业的资源状况、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财务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中强调了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发展战略,其中就包括对财务战略相关环境的分析。 其次,确定财务战略目标。目标是企业前进的方向,财务战略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常见的财务战略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经营特点和市场定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目标。比如,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可能更注重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则可能更关注利润的稳定增长。 然后,选择财务战略类型。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财务状况,财务战略可以分为扩张型、稳健型和收缩型等。扩张型财务战略通常适用于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拓市场;稳健型财务战略则强调财务的稳健性,注重资产的质量和资金的合理配置;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在企业面临困境或进行战略调整时采用,企业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类型。 ### 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在实施财务战略时,首先要进行资源配置。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业务领域和项目中,以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这包括资金的分配、人力的调配、资产的购置等。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确定资金的投放比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预算来控制和监督资源的使用情况。 其次,要加强风险管理。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市场风险,通过加强信用管理来降低信用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分析和应对各种风险。 最后,要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财务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如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企业可以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对财务战略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