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前询问需要进行证据转换吗?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子,在立案前警方对我进行了询问。现在案子立案了,我想知道之前立案前询问所形成的内容,需不需要进行证据转换才能在后续的案件处理中使用呢?不太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来咨询一下。
展开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中,立案前询问是否需要进行证据转换,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立案前询问是在案件正式立案之前,司法机关为了初步了解情况、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而进行的询问。这一阶段的询问和立案后的调查询问有所不同,立案后的调查询问是在案件已经进入正式的司法程序后开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对于言词证据,比如立案前询问所形成的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一般是需要进行证据转换的。这是因为言词证据具有主观性和易变性,立案前的询问程序可能不如立案后的严格,为了保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需要在立案后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收集。 不过,如果在立案前的询问主体是具有侦查权的司法机关,并且询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立案前询问所形成的证据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例如,询问过程严格遵循了法定的程序,保障了被询问人的合法权益,且询问内容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案件事实,这种证据的效力通常是被认可的。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虽然没有像刑事诉讼那样严格的证据转换规定,但也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立案前的询问内容如果要作为证据使用,同样需要符合证据规则的要求。如果该询问内容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且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那么可以在诉讼中作为证据提交,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证明力进行审查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