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执行时效中止和中断是怎么回事?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现在进入执行阶段,但一直没执行到位。听说执行时效存在中止和中断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两个概念。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执行时效中止和中断,它们对我的执行案件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view-more
  • #执行时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时效中止和中断是在执行程序中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 执行时效中止是指在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执行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执行时效期间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这里的法定事由通常包括不可抗力,也就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还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等。 例如,在执行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了地震,导致法院和当事人都无法正常开展执行相关工作,这种情况下执行时效就会中止。等地震的影响消除后,执行时效继续计算。 执行时效中断则是指在执行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起算。法定事由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 比如,在执行过程中,你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这就属于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此时执行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理解执行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概念及适用情形,对于当事人及时主张权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在执行案件中,当事人应当密切关注执行时效的变化,确保在有效的时效期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