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不管对方先动手是否都要拘留,该怎么处理?


在打架事件中,并非不管对方是否先动手,双方都一定会被拘留,具体情况要依据实际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殴打他人,就是通过肢体动作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则是主观上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并实施了导致他人身体损伤的行为。 对于打架事件的处理,会根据情节的轻重来决定。如果打架情节较轻,比如只是轻微的推搡、拉扯,没有造成人员明显的身体损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就赔偿、道歉等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就不会对双方进行拘留等处罚。 然而,如果打架情节较重,造成了人员轻微伤及以上的伤害,或者存在多次打架、持械打架等恶劣情形,那么就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关于谁先动手的问题,虽然在判断责任时会作为一个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如果对方先动手,但另一方在还手过程中采取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造成对方重大伤害,那么还手方也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对方只是轻轻推了一下,而还手方却用凶器将对方打伤,这种情况下还手方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所以,打架后是否会被拘留以及如何处理,要综合考虑打架的起因、经过、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