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口诀是什么?

我最近签了个合同,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担心合同可能无效。听说有合同无效五种情形的口诀,想知道具体是什么,这样我就能对照看看自己签的合同有没有问题了,求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合同无效
  • #民法典
  • #强制规定
  • #公序良俗
  • #恶意串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情形作出了规定。 关于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并不存在一个全国统一通用的官方标准口诀,但有一个常见的表述是“违国违公恶串通,限人无代虚意思”,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 “违国”指的是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不过,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比如法律明确规定某些行业必须有特定资质才能签订相关合同,如果没有资质签订了,就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违公”即违背公序良俗。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如签订以赌博、色情交易等为内容的合同,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是无效的。 “恶串通”说的是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甲和乙恶意串通,签订合同低价转让甲的财产,损害了甲的债权人丙的利益,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限人”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超出这个范围且没有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合同无效。 “无代虚意思”包含两方面。一是“无代”,即无权代理且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合同;二是“虚意思”,指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对应《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