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固定资产清理是一个会计科目,它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具体内容。 首先是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当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清理时,要把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账面上转出来,放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余额。比如,企业有一台原价为10万元的设备,累计折旧了3万元,那么它的账面价值就是7万元,这7万元就要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其次是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清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像清理人员的工资、搬运费、拆除费等。这些费用也都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例如,为了拆除那台设备,支付了2000元的拆除费用,这2000元就应记录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 再者是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如果在清理固定资产时,把固定资产的零部件等变卖了,所得到的收入就是变价收入。这部分收入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假设上述设备的零部件变卖后得到了3000元,这3000元就属于变价收入,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最后是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款。清理过程中剩余的残料可能有一定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另外,如果固定资产的毁损是由第三方造成的,企业可能会收到赔偿款,这部分应收赔偿款同样要计入该科目。比如,设备是因为供应商的原因损坏,供应商赔偿了5000元,这5000元就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涵盖了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变价收入、残料价值以及应收赔偿款等内容。通过对该科目的核算,企业能够清晰地反映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的收支情况,准确计算清理损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