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是什么?


航班延误是指航班实际出发时间比计划出发时间延迟。当航班延误发生时,航空公司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承担方式以及相关法律依据。首先是继续履行,这是指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后,按照合同约定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航空公司有责任把旅客送到预定地点,这是最基本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其次是赔偿损失,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误可能会给旅客造成额外的损失,比如食宿费用、错过后续安排导致的经济损失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于旅客来说,如果因为航班延误产生了额外的合理费用,是可以要求航空公司赔偿的。不过,旅客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损失的存在和合理性。再者是采取补救措施,航空公司可能会为延误航班的旅客提供一定的服务,例如安排免费的食宿、提供交通接驳等,以此来弥补旅客因航班延误而遭受的不便。此外,根据《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航空公司应当根据航班延误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向旅客发布航班延误信息,并为旅客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在实践中,如果航班延误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如恶劣天气、突发事件等,航空公司虽然也需要履行告知义务和协助旅客安排食宿等,但通常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违约责任。然而,如果是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如机械故障、航班调配不当等,航空公司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旅客在遇到航班延误的情况时,要及时与航空公司沟通,了解延误原因和后续安排,同时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与航空公司就违约责任的承担无法达成一致,旅客还可以通过向民航管理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