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劳动合同是怎样的?


司法鉴定劳动合同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合同的争议或纠纷中,由专业的鉴定机构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劳动合同的相关事项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以下从多个方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鉴定的常见内容。一是对劳动合同上签名、盖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比如,劳动者怀疑合同上自己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或者公司印章的真伪存疑,就可以申请鉴定。这有助于判断合同是否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二是对合同形成时间进行鉴定。有时候,合同签订时间对于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起始时间很关键,比如涉及到工资支付、劳动期限等问题。如果一方对合同签订时间有异议,就可以通过鉴定来查明。 在鉴定流程方面,一般由当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司法鉴定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摇号等方式确定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会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与鉴定有关的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原件、当事人的笔迹样本等。然后,鉴定机构会安排专业的鉴定人员进行鉴定,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得出鉴定结果,并出具鉴定报告。 关于鉴定机构的选择,通常不能由当事人自行随意指定。在诉讼或仲裁程序中,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来确定。这些鉴定机构都具有相应的资质和专业能力,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鉴定费用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鉴定费用的具体金额会因鉴定的内容和难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由申请鉴定的一方先行垫付,最终根据鉴定结果和案件的处理情况,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费用的承担方。如果鉴定结果对申请方有利,可能会判决由对方承担费用;如果鉴定结果对申请方不利,费用可能由申请方自行承担。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条也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些法律条文为劳动合同的司法鉴定提供了程序上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