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后犯罪者如何量刑和定罪?
我前段时间遭遇了诈骗,被骗了不少钱。现在骗子已经被警方抓住了,我特别想知道对于这种诈骗我的人,法律上会按照什么样的罪名来定罪,又会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量刑呢?我心里实在没底,所以想了解清楚。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我国,诈骗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的量刑和罪名判定情况。
首先,关于罪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主要涉及的罪名是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别人把财物交出来,并且自己非法占有这些财物。
其次,是量刑标准。量刑会根据诈骗的金额以及犯罪情节等因素来确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数额较大”的情况,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这个区间,犯罪者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的监禁、短期拘役或者被限制一定自由并接受管制,同时可能要缴纳罚金,也有可能只缴纳罚金而不进行人身处罚。
当诈骗金额达到“数额巨大”,也就是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时犯罪者面临的刑罚会更重,监禁时间会延长。
而诈骗数额达到“数额特别 巨大”,即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是非常严厉的处罚,体现了法律对于大额诈骗犯罪的严惩态度。
除了诈骗金额,犯罪情节也是量刑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这些情况都可能加重处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