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中当事人逃跑会怎么处理?
我在一个行政案件里,因为当时害怕就跑了。现在很担心会受到更严重的处罚,想了解一下在行政案件里当事人逃跑的话,相关部门一般会怎么处理呢?会不会加重处罚之类的?
展开


在行政案件中,如果当事人逃跑,相关部门会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首先,我们要了解行政案件中的“当事人逃跑”,这指的是在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调查、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当事人为了逃避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等不利后果,而故意躲避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行政机关有权力也有职责对违法事实进行调查。当当事人逃跑时,并不影响行政机关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行政机关会继续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监控录像、书证等,来确定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即便当事人不在现场,只要证据充分,行政机关依然可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于逃跑的当事人,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要求其到案。例如,发送书面的传唤通知,要求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如果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强制传唤。 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如果当事人逃跑不履行处罚决定,行政机关也有相应的执行措施。比如,对于罚款的处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还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等。 此外,当事人逃跑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法律的不尊重和逃避责任的态度,在裁量处罚时,有可能会被行政机关作为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来考虑。但具体是否从重以及从重的幅度,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来确定。所以,建议当事人在行政案件中积极配合调查,依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逃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