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是如何分类的?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以下为您介绍电子支付的常见分类方式: 按照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类,可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网上支付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支付,比如在购物网站上用银行卡支付货款;电话支付是通过电话发出支付指令完成支付;移动支付则是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进行支付,像我们日常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就属于此类;销售点终端交易是在商场、超市等场所通过POS机进行的支付;自动柜员机交易即通过ATM机进行转账、取款等操作;其他电子支付则涵盖了除上述几种之外的电子支付方式。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支付服务也在监管范围内,这些不同发起方式的电子支付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 从支付工具的角度分类,可分为银行卡支付、电子货币支付和账户支付。银行卡支付是使用借记卡、信用卡等进行支付,它依托于银行账户,通过银行系统完成资金的转移;电子货币支付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进行支付,如虚拟货币(但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电子现金等;账户支付是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账户进行支付,用户先将资金充值到账户中,支付时直接从账户扣除,如支付宝账户、微信钱包等。《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保障了账户支付的资金安全。 根据支付的结算方式分类,可分为实时支付和非实时支付。实时支付是指支付指令发起后,资金实时到账,交易即时完成,比如一些银行的实时转账业务;非实时支付则是支付指令发出后,资金需要经过一定的清算时间才能到账,常见于一些跨行转账业务,可能需要1 - 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资金到账。《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不同结算方式的支付业务进行了管理和规范,以保障支付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