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法典中含并列型判断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遇到一些条款里有并列型判断的表述,比如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之类的。我不太理解这种规定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的,也不知道这样规定的意义是什么,想了解下民法典里这类含并列型判断的法律具体情况。
展开 view-more
  • #并列型法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法典里,含并列型判断的法律条款是一种常见的立法方式。所谓并列型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法律规定中,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适用该法律条款所规定的法律后果。 举个例子,在合同编里,可能会规定当出现A、B、C三个并列的条件时,合同才可以被解除。这就意味着,只有当A、B、C这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才有权利依据该条款解除合同。如果只满足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条件,是不能适用该条款来解除合同的。 这种规定方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更加精准地界定法律适用的范围,避免法律适用的随意性。通过设置多个并列的条件,可以让法律更加严谨,更好地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从法律依据来看,民法典中有很多这样的条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其中就包含了多个并列的条件。当出现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里的每一种情形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并列型的判断,需要符合相应的具体条件才能适用合同解除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适用含并列型判断的法律条款时,会严格审查各个条件是否都得到了满足。只有当所有并列的条件都符合时,才会按照该条款的规定来作出裁判。这就要求当事人在主张权利时,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所有条件都已经具备。否则,其主张可能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