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来看亲属权在民法中是如何受到保护的?
我家亲戚最近遇到个事儿,涉及到亲属权的问题。不太清楚在民法里,亲属权具体是怎么被保护的。想通过实际案例来了解一下民法对于亲属权保护的具体规定和方式,不知道法律上是怎么界定和处理这类情况的。
展开


亲属权是指父母与成年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身份权。它是基于亲属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权利,旨在保障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利益和情感联系。 在民法中,对亲属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其中有很多条文涉及到亲属权的保护。比如,在婚姻家庭编中,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体现了亲属之间相互扶持和照顾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当一方不履行这些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亲属权。 从案例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成年子女拒绝赡养年迈的父母,父母就可以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判决子女支付赡养费、提供生活照料等。这就是民法对亲属权保护的具体体现。 再比如,在监护权方面,《民法典》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如果父母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亲属可以依法取得监护权。这也是对亲属权中监护权益的保护。当其他亲属认为父母不适合继续担任监护人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权,法院会依据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另外,在继承方面,亲属权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法典》继承编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作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这保障了亲属之间在财产方面的权益,也是对亲属权的一种保护。 总之,民法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和制度,从不同方面对亲属权进行了保护。当亲属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